郭进拴|华夏游记【六十七】
- 时间:2025-06-27 10:00
- 来源:会员中心
- 作者:2855510
郭进拴|华夏游记【六十七】
张家界包括整个武陵源地区,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基底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地貌构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纪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生物的生化作用、物理的风化作用,则是塑造张家界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内外地质重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这里厚达500余米的石英砂岩所组成的峰林地貌为国内外所罕见。特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质纯层厚、结构致密的特殊岩石基础,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同时本区石英砂岩大部分裸露在地表,这使得地表流水的侵蚀作用更加明显,更有利于砂岩峰林的发育。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一种新的地貌类型),而且其地貌形态所造就的景观,在美学上也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无价的地理纪念碑",是非常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石奇峰秀、寨高台平、壁险峡幽、水碧山清。石英砂岩因颗粒均匀,结构细密,具有很强的抗蚀能力,所以能昂然挺立,直插云霄。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峰墙(如百丈峡)、峰丛、峰林(如十里画廊、矿洞溪等处)、残林(如武陵源泥盆纪砂岩分布区的外围地带)几个主要阶段。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区内泥盆纪(距今3.5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岩层产状平缓。北东向、北西向和南北向三组垂直节理发育,受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峰林、峰柱、方山、石林、峡谷、嶂谷、幽谷等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并由于暴露时间的长短和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造就出石山、石墙、石柱、石峰、石门、天生桥等奇峰异石,鬼斧神工,形态各异,仿佛一座天然的艺术宫殿。
区内共有砂岩峰柱3000余座,伟岸挺拔,蔚为壮观,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余座,以金鞭岩最高,达350米。特别可贵的是石柱之上多生有松树、银杏等,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恰如放大的盆景;沟壑纵横,山清水秀,苍翠欲滴,虬枝盘曲,物种繁多。在36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中,据航测所知有山峰3100多座,垂直400米以上的石峰就有1000余个。这里的峰石与别处不同,直立而密集。3000多座石英砂岩柱从平地、从溪边拔地而起,或从半山腰,甚至山峰本身分出来,粗者如城堡,细者如长鞭;有的象人,有的象兽;或列成方阵,或汇成峰海,景色随气候、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换。岩壁峰石突兀入眼,如帛如笋,似屏似矛,一扇扇一根根,连绵万顷,给人以层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与恢宏大观之感。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天子山、张家界有80多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静观细赏峰林美景。峰石名称很多,大如"神堂湾"、"西海长卷",小如"天女献花"、"屈子行吟"、"罗汉峰",而无名的山峰一样自成文章,同样使人产生无拘无束的畅想。其它尚有方山、岩墙、天生桥、峡谷等造型地貌以及发育在三迭纪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观。张家界居住着146.65万人口,其中土家族人口为93.64万、白族10.33万、苗族2.74万,此外还有少数的满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张家界的少数民族,从吃、穿、住、行到婚、嫁、丧、葬,从生儿育女到娱乐活动,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土家族是张家界的主体民族。张家界土家族属于古代巴人一支,一说是古代庸国人的后裔,也有世代繁衍于此的古代土著先民。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历史上称为南蛮、武陵蛮、土人、土丁等。旧志说:"民情淳朴、土厚而风淳。""楚风刚劲,其弊多流于愤激。永定隶属楚边,俗尚淳朴,犹存中土之遗风。"一位汉官曾感叹道:"僻陋于深山,而有此醇静之俗,所谓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盖风之古也!"这便是历史上对土家族民族性格的基本评价。张家界土家族人讲义气,重感情,热情好客,吃苦耐劳,忌欺骗,易轻信,好打抱不平,能歌善舞,信巫尚鬼,尚武好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张家界土家族在中国战争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战绩:早在西周时,即助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刘邦讨伐秦二世胡亥,土家人为其冲锋陷阵,深受刘邦赞赏;为反抗东汉王朝的压迫,土家首领在辰州壶头山打败伏波将军马援,使之马革裹尸而还;明洪武初年,为反抗朱元璋歧视少数民族的政策,覃后王李士兵连败五位侯级将领的征剿;明嘉靖年间,湘鄂西各路土司应召慷慨悲歌奔赴东南沿海,一举击败倭寇,明世宗亲自为土司赐"东南第一战功"匾额;清朝时期,土家将领王正道、罗荣光等以生命镇守国门,打败洋人入侵;大革命时期,土家人跟随贺龙、任弼时、萧克将军坚持游击战争,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抗美援朝战争中,湘西土家兵敢与美国人较量,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曹里怀将军曾高度评价志愿军中的土家兵:"土家族是中国最勇猛善战的民族。"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到了张家界的人们,都想看看土家吊脚楼。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再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湘西苗族男女找对象,谈恋爱,兴"赶边边场",土家男女却用木叶传情。这些木叶歌,或婉转悠扬,或如泣如诉,或欢畅愉悦,或悲泣幽怨,远听,如鸟儿啁啾,似山泉丁冬,充满诗情画意。吹木叶并非易事,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吹出调儿来。有的男女青年相爱倾慕,却不便启齿,又不喜欢媒婆搬弄是非,于是就用木叶求偶,把满腔的爱写在木叶上。山里人这样唱:满山木叶堆打堆,问郎会吹不会吹,有朝一日学会了,只用木叶不用媒。千两银来万两银,难买阿妹一颗心。媒婆嘴巴磨出血,不抵一曲木叶情。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在中华大地数不清的大自然景观中,张家界是发现得最迟的风景区。十几年前,它还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一旦向整个世界展示它全部的美丽,便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人们去探寻它的美,理解它的美,欣赏它的美。这里没有任何传统文化负担,是真正全新的现代风景线;这里也没有被工业文明所破坏,又是最古老的原始风景线。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郭进拴|游砂岩峰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