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碎影(散文)
- 时间:2025-07-12 08:37
- 来源:会员中心
- 作者:张根法
神垕碎影(散文)
文/张根法
多少年来,在我们这地方,一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神垕的瓶,好嘴”,人们常用它来赞美那些能说会道之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了这句歇后语,我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神垕乃是河南省禹州市下辖的一座古镇。它以“中国钧瓷之都”闻名遐迩,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更是钧瓷文化的核心发源地。
神垕作为钧瓷的主产地,钧瓷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凭借“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窑变艺术享誉世界。这里留存着大量古窑遗址,传承着传统制瓷技艺,漫步于古镇之中,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古镇拥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诸如伯灵翁庙(窑神庙)、古街商铺等。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见证了历代制瓷业的繁荣昌盛。
昨日,怀揣着好奇,我特地前往神垕一探究竟。雨丝斜斜地交织着,将神垕的青石板路洇染成深褐色。踩在上面,鞋底蹭过一层薄苔,丝丝细碎的凉意传来,仿佛触碰到了千年窑火未熄的余温。
古街宛如一条被时光摩挲得温润的玉带。街道两侧的老房子多为砖木结构,斑驳的墙皮处,暗黄的土坯若隐若现,窗棂上的雕花虽被风雨侵蚀,纹路略显模糊,却依旧能让人想见当年的精致。在一家钧瓷铺子前,一位老师傅正弯腰摆弄窑具,他指尖的泥垢与釉料混杂,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青蓝,恰似将整座窑的色彩都紧握在手中。
往里走去,伯灵翁庙的琉璃瓦在雨雾中泛着冷光。檐角的神兽半隐于云气之间,仿佛下一秒便会腾跃而起。庙前的戏楼依然矗立,木质梁柱上刻着模糊的楹联,当风穿堂而过,恍惚间,有咿呀的唱腔从民国的雨幕中飘来,落在供桌上那只已然裂纹的钧瓷碗里。
沿街的老房子大多是砖木结构,墙缝间偶尔探出几丛瓦松,窗棂上雕刻着简单的缠枝纹,与瓷瓶上的纹样隐隐呼应。一家老瓷坊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轮盘转动的嗡嗡声,好似春蚕啃食桑叶。探头望去,只见师傅赤着膊,手腕轻轻转动,陶泥便顺着指尖缓缓升起,逐渐勾勒出一个梅瓶的轮廓。墙角堆放着一些素烧的坯子,白生生的,带着陶土特有的涩感,仿佛还能嗅到刚出窑时的烟火气息。
巷口的石墩被磨得光滑,宛如两个没上釉的粗瓷罐。几位老人坐在那儿抽着旱烟,烟袋锅的铜嘴亮闪闪的,与他们手中把玩的瓷片相映成趣。有一片钧瓷残片尤为独特,一半如雨后晴空般的天青,一半似夕阳熔金般的茄紫,两种颜色在边缘处自然交融,让人分不清究竟是窑火的鬼斧神工,还是时光的精心晕染。
风从街尾悄然溜过,携带着些许尘土的气息,轻轻拂过墙上“钧瓷世家”那褪色的牌匾。阳光斜照在牌匾上,木头上的裂纹里积着薄薄一层灰,恰似钧瓷开片时细密的纹路。在没有雨的午后,整个老街犹如一件静置的瓷器,釉色温润,胎质厚重,每一道纹路里,都深藏着窑火与时光交织的故事。
转过街角,不经意间撞见一堵老窑墙。砖缝里镶嵌着细碎的瓷片,青的、紫的、月白的,皆是当年窑火淬炼过的“骨头”。据说,每一片碎瓷都隐匿着一个窑变的秘密——或许是某个雪夜,窑工添柴时打了个盹,火候稍过,便烧出了那抹惊世的海棠红;又或许是某个春日,新采的釉料里混入了半片桃花,入窑后竟晕化成满瓶的烟霞。
雨停之后,阳光将老街的青石板晒得微微发烫,好似一块被岁月焐热的钧瓷盘。神垕的午后,总是带着釉色般的沉静,檐角的铜铃不常作响,风里飘散着窑烟淡去的余温,混合着老茶馆里飘出的炒茶香气。
青石板的纹路里镶嵌着细碎的瓷片,那是百年前窑工们不小心打碎的器皿留下的印记。有的带着钧瓷特有的蚯蚓走泥纹,青灰色的釉面下,若隐若现的紫红宛如将晚霞揉进了陶土;有的是月白釉的残片,阳光照耀其上,竟透出一层朦胧的玉色,仿佛能看见窑火中慢慢晕开的釉彩。
夕阳从云层中洒落。一家工坊的门敞开着,里头传来转盘嗡嗡的声响。一位年轻匠人正在拉坯,高岭土在他掌心旋转、升腾,渐渐有了瓶的模样。他额角的汗珠坠落在坯体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恰似给这未完成的作品,提前添了几分人间烟火。
暮色渐浓,沿街的灯笼依次亮起。暖黄的光透过绢面,在钧瓷摆件上流淌,那些瓶瓶罐罐仿佛瞬间活了过来——有的如秋江映月般澄澈,有的似暮山含黛般婉约,最绝妙的是一只笔洗,釉色浓处如泼墨般酣畅,淡处似残雪般素雅,竟让人不禁想起“空山新雨后”的诗句。
离开小镇时回首望去,神垕已沉浸在夜色之中。远处的窑厂还亮着灯,红光从烟囱口弥漫而出,与天上的星子连成一片。刹那间,我恍然大悟,这里的时光并非直线流逝,它是窑火里的釉料,是古街石板的纹路,是匠人掌心的温度,在千百年的轮回中,慢慢晕染成这一抹化不开的瓷韵。
直至今日,仍有众多钧瓷工坊坚守着传统烧制技艺,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制瓷全过程,甚至还能亲手体验拉坯、上釉等工序,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倘若有机会走进神垕,不妨在古街中探寻老窑口,见证钧瓷从泥土到成品的华丽蜕变,去感受这份穿越千年的“瓷韵”。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