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的音乐内涵及演奏手法

  • 时间:2022-07-15-16-18
  • 来源:公众号:大力钢琴
  • 作者:王大力

  1936年11月,中国抗战史上诞生了一首传遍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它就是张寒晖谱写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歌曲中血泪凝成的旋律强烈地感染着中华儿女,无数热血男儿高唱着这支血泪悲歌奔赴抗日前线。周恩来曾感慨地说:“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毛泽东也说:“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1967年,我国当代钢琴家、著名作曲家崔世光将这首歌曲改编为钢琴作品。



《江村即事》李语晨  12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一) 恒久的艺术魅力

  钢琴曲《松花江上》的内容极具艺术感染力,以其深刻的表现力和有血有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揭示了当时因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而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悲惨的生活,高度的艺术性使其成为有着时代印记的感人旋律,劳苦大众被苦痛之火燃烧着,这激发了作者用音乐做武器,塑造活生生的音乐形象去揭露、呐喊!表达出作者急切的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巨大的力量蕴藏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激励着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抗日救国。

  作品愤慨激昂,气势磅礴,琴声所至,催人泪下,令人震撼。这首感人肺腑的钢琴曲, 以饱含热泪的情感,奏出了悲愤交加的心声,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一颗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以至于笔者每次在演奏与教学该作品时,内心深处都被这音乐的力量猛烈撞击,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不能自己。这首当代中国钢琴曲为何会有如此璀璨夺目的艺术魅力呢? 诸多原因促使作者热切的希望将其推荐给演奏者和听众。

  1.钢琴技巧与音乐内容、情感的完美结合

  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八度、三连音、半音阶及柱式和弦等技巧,表达悲愤交加的情感,用单音、和弦等来表现凄凉与无可奈何的苦痛;强烈的八度、和弦,细腻的触键,交织于多变和声中的丰富的旋律线条,再加上复杂而富有弹性的节奏,要求演奏者运用全面的钢琴技巧,控制多种音色,完美地表现深刻的音乐内容和情感。

  2.民族音乐与钢琴的完美结合

  旋律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丰富的织体体现出作者扎实的写作基础,琴声中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充分挖掘钢琴的特点和优势

  《松花江上》作为钢琴作品相比较其声乐作品而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钢琴音域宽广,音量幅度大,表现力极强,可同时演奏多个声部并包括丰富的和声,细腻如独奏乐器,磅礴至整个管弦乐队(例如:该作品作为歌曲是一个半八度的音域,而作为钢琴曲则充分运用了钢琴七个八度的音域),声乐中的歌词对音乐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直接、更具体,而钢琴的表达则不一定具体,尤其是钢琴独特的余音特点,留给欣赏者和演奏者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正如素描与国画的关系。

  (2)力度层次:涵盖了从“ppp”至“fff”的几乎所有力度层次和最大的音量幅度。

  (3)从织体和技巧上,几乎包揽了钢琴的各种技巧和伴奏音型,例如:音阶,半音阶,各种琶音,极为密集、震撼的八度、和弦(多至同时弹九个音)等。相对于原作的钢琴伴奏谱较为单一(主要使用震音伴奏)的织体、淳朴的和声及音域、力度运用的幅度,其艺术生命力是无以伦比的。

  4.作曲技巧与艺术内涵完美结合

  (1)调性、调式与和声:遵循原作,充分利用调式本身具有的特性,第一段用大调描述美好的往昔,第二段用小调哭述老百姓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惨痛,最后回到了大调,表现了誓死保卫家乡的坚定信念。而调性移高至升F调,使钢琴的音色在高潮时发出金属般嘹亮而震撼的音色,对听众产生强烈的听觉冲击力。同时,结合传统和声与西方近现代和声,并在和声的民族化上做到恰如其分的配置。例如,在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声基础上,附加(或移动个别和弦音)二度音程,使和声五声化,另外,还运用近现代和声常用的线形和声,使和声连接旋律化,紧密配合旋律进行,使音乐更加流动而蕴涵着无尽的力量感。

  (2)节拍与节奏:《松花江上》的歌曲是3/4拍子,但在钢琴曲的第二段中,作者大胆地改用了多种复合节拍,并运用了以三连音为主的节奏型。其中包括了4/4、3/4、2/4、3/8、9/8、6/8等节拍,加上三连音节奏的持续进行,使音乐显得极为动荡不安并充满力度感,揭示了极为复杂、矛盾的心理变化。同时,在织体的处理上,这些三连音的节奏型从单音开始,不断加厚,最多时同时弹奏九个音(如同管弦乐队中乐器的叠加),并处理双手成同向和反向进行、交叉、交替进行,蕴涵的力量不断涌现,使音乐达到最高潮。复合节拍,三连音,不断变化、加厚的织体,配合钢琴特有的音色,使音乐犹如汹涌澎湃的滔滔松花江水,时而在低吟,时而沉重地叹息,时而在怒吼,在咆哮,极具震撼力的听觉冲击,作者用音乐告示国人:只要团结一致,中国人民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5.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许多中国钢琴作品事实上就是加上钢琴伴奏的歌曲改编曲,缺乏生命力,而钢琴曲《松花江上》则是一首完全独立的钢琴艺术作品,它塑造的是一段历史、无数的音乐形象和极为深刻而复杂的情感,完全可以媲美国外作曲家的经典之作,其艺术生命力必将永恒。钢琴家以其高深的演奏技巧,为听者勾勒意境,激发联想,唤起回忆,催生愤慨,催人奋进,这是《松花江上》作为声乐原作所无法比拟的。作为钢琴作品,《松花江上》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钢琴曲库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松花江上》的音乐内涵及演奏手法,作者:王大力,来源:公众号:大力钢琴,来源地址:)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