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一百八十六】

  • 时间:2025-06-22 09:58
  • 来源:会员中心
  • 作者:2855510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一百八十六】


        就地理环境而言,这一带即无黄山的云海,匡庐的劲松,又无泰山的雄浑、华山的惊险,更无漓江的烟霞,阳朔的秀峰,有的只是恬静、幽雅、闲适的田园风光;阳春三月,春风和煦,紫燕呢喃;夏日炎炎,红荷出水;秋高气爽,遍野果压枝头;隆冬季节,一片银白。位于汝州城南的汝河,每逢夏秋之季,更是风烟俱静,绿水凝碧,河清鱼跃,直视见底;急湍似箭,激浪若奔,好鸟和鸣,啁啾成韵;横舟上蔽,白昼犹昏,疏枝交映,有时见日。沿河景色更是一幅活的山水画屏;朝暾晚霞中更是仪态万方,沁人心脾。他和小伙伴们在这里摸螃蟹,放风筝,“打瞎驴”、捉泥鳅、打水仗……
       无数文人墨客只赞颂秋日的溪流,赞美颂扬她的清澈明静、富有诗意的平缓。而她的眼睛不也正像一条溪流吗?是啊,夏日里的溪流,撷取了春色的精华,孕育着秋天里的希望和冬天的思考,欢腾跳跃,充满生命的活力。也许是他受到了她那双美妙无比的大眼睛的鼓舞,他动情地给她讲汝河的故事,讲自己经历的四个家庭对他的影响,讲学唱京戏,讲沦难蜀秦、荒村夜歌,讲华山学画,讲江南游历,智斗中统特务,讲如何作人,讲与人为善……
       多少次,他们在一起散步、交谈,共论文与人,谈了很久很久,说得很远,很远……
         他从屈原放逐赋《离骚》,谈到孔子被贬著《春秋》。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而孔子则自言:“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作《春秋》而何罪之有?此为千古一大疑情,一大话头。他讲幼时在舅家读《春秋》、《左传》、上《论语》、下《论语》,后读《三国演义》,以其叙述历史人与事之险阻艰难,情伪得失,波诡云幻,变化莫测,实为壮观。
       戴筠是个秀外慧中的湘女,她见人总是先笑后说话,情趣高雅,口齿伶俐,谈笑风生,那银玲般的笑声,每每能使满室生春。她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从不忸怩作态,令人有春阳乍现之感,陶醉于温煦的气氛之中。她处事周到,入情入理,绝不使人难堪,各种大小场面均能从容应付,而不逾规亦不失礼。
       慕迅曾在一次学院组织的文艺晚会上,欣赏过她唱的一首湖南民歌,真是韵律谐美,字字传神,情真意切,清香悠远,拂人心扉。
        他们之间的谈话,交流,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双方都感受到了对方的一种文化气息。他从她谈话的神态中,从她请他喝茶的细微动作中,从她对他的称呼中,特别是从她那双既能解人语又会说话似的眼睛的自然流露中,他感受到了她的高雅气质。无疑,她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具有中国的古典美。
        面对这样一个感情丰富的才女,他折服了。他感到他们的心在向一个方向努力着。这个方向虽然朦胧得几乎是漆黑一团,但它却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她也被他那渊博的知识,聪敏的才华,丰富的艺术细胞,坎坷的生活经历以及那艺术家的风度所吸引,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她也在心里暗暗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多年来苦苦寻觅的知音……
        有好事者将慕迅和戴筠的“恋情”秘密报告给了学院领导。那时,人们的思想有些左,对男女问题格外敏感。慕迅和戴筠都受到了学院的批评和警告,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从此,他们再也不敢公开约会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